“繼熱力、
電力之后,算力成為新的核心生產力。”在近日舉辦的2022中國算力大會在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說,當前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與算力規模密切相關,數據的高效處理決定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,算力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“發動機”。
近年來,我國大力推動以算力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,如今算力基礎設施“硬件”越來越完善。在2022中國算力大會上,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介紹,中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590萬標準機架,服務器規模約2000萬臺,算力總規模超過150 EFLOPS(每秒15000京次浮點運算次數),位于全球第二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介紹,2021年全球的算力分布中,美國占31%,中國占27%,其次是日本、德國、英國等其他國家。在三種算力中,美國基礎算力占全球35%,智能算力占15%,超算占30%,而中國這三類算力分別是27%、26%和20%,可以看出,美國以基礎算力為主,中國智能算力的能力遠遠超過美國。
算力基建推動了算力產業的快速增長。2022中國算力大會披露的數據顯示,目前,中國算力產業規模加速壯大,近五年平均增速超過30%,算力規模排名全球第二。2021年,中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1.5萬億元,關聯產業規模超過8萬億元。
此外,據同期發布的《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(2022年)》顯示,數字經濟成為驅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。增速上看,2012年至2021年,我國數字經濟平均增速為15.9%;從占比上看,2012年至2021年,數字經濟占GDP比重由20.9%提升至39.8%,占比年均提升約2.1個百分點。
算力的不斷提升,將進一步驅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。國際數據公司IDC、浪潮信息、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聯合發布的《2021-2022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》顯示,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個點,數字經濟和地區生產總值將分別增長3.5‰和1.8‰。